碳中和系列2丨CCER方法學的嬗變之路

jay港股研究1年前 (2023-12-21)41
來源:雪球App,作者: 港股投研所,(https://xueqiu.com/5028847775/271791950)*本文為港股投研所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剛剛結束的COP28(第二十八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來自200多個國家的代表們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如何加強全球合作來應對氣候變化,并協同探索解決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危機的綠色金融解決方案。其中,大會...

來源:雪球App,作者: 港股投研所,(https://xueqiu.com/5028847775/271791950)

*本文為港股投研所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

剛剛結束的COP28(第二十八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來自200多個國家的代表們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如何加強全球合作來應對氣候變化,并協同探索解決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危機的綠色金融解決方案。

其中,大會上備受矚目的議題之一便是巴黎協議第6.4條的相關進展,該條款旨在建立“全球碳信用市場”,推動各國政府和企業能夠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碳信用交易,從而促進全球減排行動。然而,聯合國機構在大會上提交的第6.4條機制相關細則中,方法學被認為不完整、無法確保高質量的碳信用,因此尚未達成共識。

盡管全球碳信用市場尚未統一,但各國對碳信用市場的重視程度日益增加,在此背景下,中國也在加快推出自愿減排核證政策,10月24日,生態環境部公布了首批CCER(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項目新的方法學,引起了業界廣泛的討論。未來,隨著全球氣候治理的深入推進,中國CCER方法學或將發揮重要作用,有助于推動全球碳信用市場的發展,加強各國政府和企業之間更緊密的合作。

方法學中的基準線與額外性

在溫室氣體排放問題日益嚴峻的大背景下,CCER項目成為處理碳排放問題的一種創新途徑。但要將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溫室氣體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資產進行交易,關鍵在于準確的計量,并獲得大家一致的認可,而這正是方法學發揮關鍵作用的地方。此外,方法學還能明確定義哪些項目適合自愿減排、哪些不適合。

目前,方法學的組成中包括了:適用條件、基準線、額外性論證、減排量計算、監測等五大要素。它們是確保CCER項目準確、有效、可持續實施的關鍵因素。

這之中,基準線和額外性是項目能否獲批的兩大核心要點。基準線代表在沒有CCER項目活動的情形下,人為溫室氣體排放的情況。額外性則是指CCER項目在克服了財務、技術、融資等障礙后,項目活動實現了低于基準線水平的排放量,那么所產生的減排量相對于基準線是額外的,這即是項目的減排效益。

作為CCER方法學的靈魂,額外性的核心在于它確保了CCER項目的實施是為實現真實的減排,而不是基于已有的商業或法定要求。額外性論證通過對項目的經濟、技術、市場條件進行深入評估,以確保項目實施的必要性和附加價值。這保障CCER項目的質量和對全球減排目標的實際貢獻。

方法學中的“二八定律”

自2012年中國啟動自愿減排交易機制建設以來,碳交易主管部門先后備案了12批共200多個中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方法學,其中有超過170個是由聯合國清潔發展機制(CDM)方法學轉化而來的。盡管備案的數量令人矚目,但實際上,被廣泛運用的CCER項目方法學相對較少,高頻使用的甚至不超過10%。

截至2017年,CCER審定項目數量高達2871個,然而其中以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占據主導地位,占比超70%。相比之下,當下備受市場關注的林業碳匯項目僅占不到4%。統計中,不到20%的方法學貢獻了80%以上項目數量和減排量。

這一現象揭示了,盡管中國之前已經備案了大量的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方法學,但在實際應用中仍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此,CCER項目在今年推動重啟時吸取了以往的教訓,采取了寧缺毋濫原則。

據了解,此次在征集階段上報了約300個方法學,而首次僅發布了4個方法學,充分顯示了相關部門的審慎態度,最大程度地避免“僵尸”方法學的出現。這一策略有助于確保CCER項目的質量和可持續性,提升整個項目體系的有效性。

方法學的變革

為何之前的方法學難以為繼?

主要原因在于這些方法學大多源自CDM項目,距今已近20年,其科學性和適用性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碳達峰、碳中和新形勢的要求。

隨著科技和社會的飛速發展,對CCER項目提出了新的要求,方法學需要不斷更新其基準線并進行額外性論證。以光伏發電為例,市政電網的電力排放因子隨著能源結構的變化而不斷演變,老方法的基準線可能無法準確反映實際減排效果。同時,項目的額外性也需要更靈活地應對融資和技術方面的障礙,使項目更具可持續性。

另一方面,過去的CCER項目中,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占主導地位,而其他項目類型相對較少。未來的方法學應鼓勵更多行業和領域的參與,促進減排潛力的充分釋放,從而使CCER市場更加多元化和活力十足。

與此同時,新一代方法學應具備更強的適應性,能夠靈活響應政策和市場的調整,確保項目在變化環境中依然有效可行。政策變革可能影響項目的經濟可行性,因此方法學的設計應更具前瞻性,以適應未來碳市場和政策的發展趨勢,為碳市場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基礎。

為何是這4個?

首批公布的4個方法學包括造林碳匯、并網光熱發電、并網海上風力發電、紅樹林營造方法學。這些方法學的遴選依據了社會期待高、減排機理清晰、數據質量有保障、社會和生態效益兼具、可以實現有效監管等原則。每個方法學都具有獨特的特色,代表著不同的減排潛力。

造林碳匯方法學通過植樹造林,吸納大量二氧化碳,有力支持碳排放減少的目標,有利于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對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詮釋。

并網光熱發電項目兼具消納棄風棄光和作為靈活性調節電源進行快速調峰的優勢,這不僅有助于解決可再生能源波動性大的問題,還促進了電力系統的穩定運行,是可再生能源行業普遍認可的綠色低碳技術。

海上風電項目與該領域追求大功率、深遠海發展的戰略方向高度契合,成為可再生能源領域嶄新興起的產業,具備顯著的發展潛力。單個項目規模大、數據質量明確可靠,在履行全國碳排放權交易抵銷時作出顯著貢獻。

紅樹林營造方法學生態環境效益突出,對防風消浪、促淤護岸、固碳儲碳及增加生物多樣性方面有重要生態功能,還可以一定程度上緩和氣候問題帶來的物理風險。

這些方法學都符合國家產業政策鼓勵投資的方向。相對于其他經濟性較好的項目,植樹造林,尤其是非經濟林,可能收益有限。然而,國家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這類項目,促進我國新能源行業的發展。光熱發電和海上風電雖然投資回報周期較長,但對提高我國新能源產業技術水平具有引領作用,通過CCER市場方式實現資源整合,拓寬社會投資渠道,有助于經濟結構的調整優化。

CCER項目的未來發展仍將取決于方法學的不斷創新和適應市場需求的能力。隨著碳市場的不斷壯大,我們或有望見證更多創新性方法學的涌現,為碳市場帶來新的玩法。

$中國碳中和(01372)$ $岳陽林紙(SH600963)$

本文僅作為資料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fxajax.com/gangguyanjiu/526842.html

您暂未设置收款码

请在主题配置——文章设置里上传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