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賈克斯財經網>美國股市>新股動態>2021中概股IPO:募資總額再創新高,上市首日“各顯神通”

2021中概股IPO:募資總額再創新高,上市首日“各顯神通”

2021中概股IPO:募資總額再創新高,上市首日“各顯神通”

若要論2021年國內資本市場的熱門詞匯,諧音的“中概股” 必然是其中之一。在投資者心酸的打趣下,透露的是中概股這煎熬的一年。

由于美國SEC頒布了《外國公司問責法》,國內為保證國家信息安全,加強了對中概股數據安全、涉密信息等方面的監管,在中美雙方的博弈下,中概股承壓。

再加上國內政策對互聯網行業反壟斷的指導,加劇了市場對部分互聯網企業盈利能力的擔憂;且教培行業的整改、滴滴的退市等都對市場情緒造成了一定沖擊。

在多因素的共同發酵下,2021年的熱門中概股指數年迄今跌幅超50%,若要從2月份的高點2840算起,熱門中概股指數最大跌幅高達61.5%,這與2019年大漲49.46%、2020年大漲52.94%形成鮮明對比。

熱門中概股指數2月份以來的股價走勢圖

中概股市場的低迷自然向中概新股蔓延,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2021年共有36家(剔除空白支票公司)中國企業在美國上市,但截至12月29日,股價較發行價上漲的企業僅有三家,占比8.33%;但股價較發行價跌超70%的企業有10家,占比27.78%,股價較發行價跌超50%的企業有26家,占比72.22%,即近三成中概新股年內跌超70%,超七成新股年內股價“腰斬”。

融資額度再創歷史新高,滴滴成絕對主力

若從上市企業數量上看,2021年36家的水平仍維持在高位,是自2017年以來中概股上市第二多的年份,僅次于2018年的37家,較2019年的32家、2020年的34家保持了穩步增長的態勢。

但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的中概股IPO非常緊湊,僅在上半年內,便已上市35家,剩余的一家叁騰科技(SNTG.US)于7月9日正式掛牌交易,此后近半年內便再無中概股上市(剔除空白支票公司),上半年的火熱與下半年的冷清形成強烈反差。反觀2020年,上半年上市14家,下半年上市18家,分布相對均衡。而2021年的明顯搶跑與美國審查政策的推出有一定關系。

從募集資金的額度來看,2021年募資總額為123.41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較2020年的122.6億美元高出0.8億,亦顯著高于2017、2018、2019年時的水平。

詳細來看,123.41億美元的總融資額背后,滴滴(DIDI.US)是絕對主力,其融資額度為44.35億美元,占總融資額的35.94%;其次是融資15.68億美元的滿幫(YMM.US)和融資13.98億美元的霧芯科技(RLX.US)。融資額排名前十企業的總融資額度為109.31億美元,占總融資額度的88.57%,剩余26家企業則瓜分14.1億美元。

從行業分類上看,赴美上市的中概股還是以互聯網企業為主。在今年上市的36家中概股中,來自各行各業的互聯網企業的數量為12家;其次為制藥企業,共6家。事實上,在過往年份中,赴美上市的互聯網、醫藥企業亦占較大部分,這與美股市場估值體系相對成熟、對暫時戰略性虧損企業的包容性強、以及較短的上市時間有一定關系。

上市首日“各顯神通”

雖說2021年的中概新股超七成年內股價大跌,但單從上市首日的表現來看,亦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智通財經APP發現,在36家中概新股中,上市首日平盤或收漲的企業數量為28家,占比高達77.78%;上市首日漲幅超10%、50%、100%、300%的企業數量分別為23家、14家、10家、6家,占比分別為63.89%、38.89%、27.78%、16.67%;漲幅超5倍的也有4家,最亮眼的莫過于e家快服(EJH.US),上市首日直接漲超11倍。

詳細來看,在漲幅超100%的10家企業中,主要以小盤股為主,該等企業的融資額度普遍偏低,融資額度主要集中在3000萬美元以下,這也從側面說明,若投機炒新股要獲得超額收益,最好選擇募資額度在3000萬美元以下的小企業。

不過,在這10家企業中,仍有兩家“另類”,分別是上市首日漲145.92%的霧芯科技(RLX.US)以及漲200%的容聯云(RAAS.US),二者的募資金額分別為13.98億美元、3.2億美元。顯然,霧芯科技、容聯云的暴漲主要得益于優質基本面,而非簡單的資金投機。

從破發的企業數量來看,2021年的整體情況要優于2020年。智通財經APP發現,在36家中概新股中,上市首日破發的企業僅有8家,占比22.22%,較2020年29%的破發率低了近7個百分點。其中,上市首日跌幅超10%的企業有5家,占2021年總中概新股的比例為13.88%,與2020年的11.67%并無明顯差異。

結合上市首日漲幅的分布以及破發率來看,2021年中概新股的起點是沒問題的,呈現出了“百花齊放”、“各顯神通”的意境,整體的表現甚至要優于2020年的中概新股。但誰能想到,僅僅半年的光景,卻已物是人非,這中間的巨大落差,無論對于投資者亦或是上市公司而言,都顯得過于沉重。

截至12月29日,股價較發行價上漲的企業僅有三家,占比8.33%;但股價較發行價跌超70%的企業有10家,占比27.78%,股價較發行價跌超50%的企業有26家,占比72.22%。這就代表著近三成中概新股年內跌超70%,超七成新股年內股價“腰斬”。

目前尚未破發的三家公司的股價則較為堅挺,其中華迪國際(HUDI.US)漲幅為299.13%、聚好商城(JWEL.US)漲幅為137.14%、BOSS直聘漲幅為66.89%。前兩者市值較小,在4億美元左右,股價走勢易受市場投機情緒影響,但作為大盤股的BOSS直聘(BZ.US)則經受住了市場考驗。

回港、私有化退市加速

無論是今年上市的新股,亦或是其他中概股,在遭遇2021年的“黑天鵝”后,因市場情緒沖擊下的無差別式下跌已讓部分優質個股具有了較高的性價比,因此部分投資者已開始抄底,欲尋求超額收益。但追本溯源,造成“黑天鵝”事件的關鍵風險截至目前仍未消除,正因如此,近半年來已未有中概新股在美上市。

據市場消息,12月2日,美國證券交易監督委員會公布落實了《外國公司問責法》的監管細則最終修正案定稿。與之前的征求意見稿對比,最終定稿明確規定,從2021財年開始,若美國上市公司會計審查委員會三年內無法對上市公司有效開展審計檢查工作,則外國公司可能無法在美國各證券交易所掛牌或在非公開市場掛單交易,且公司需披露是否采用VIE架構。

從過往來看,中美雙方對于中概股赴美上市的相關問題一直有所討論和合作,中國證監會主席方星海此前也表示,美國上市公司會計審查委員會的審查訴求是合理的,既然中國的企業在美國上市,就要遵守美國的法則,但若要檢查中國的會計事務所底稿,也需符合國內規定,遵守中國國家安全、信息安全。

但從另一個維度看,中概股能否在美上市已成為了雙方的博弈方向之一,雖然仍有近三年的緩沖時間,但這與雙方關系的發展有直接關系,目前難以得出最終會向哪個方向演變的結論。

面對不確定性,回港或私有化退市成為了大多數中概股的選擇。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已有包括新東方-S(09901)、理想汽車-W(02015)、京東-SW(09618)、阿里-SW(09988)、百度-SW(09888)等19家中概股完成了在港股的二次上市;與此同時,目前市場上已經有包括360數科(QFIN.US)、騰訊音樂(TME.US)等在內的企業傳出了關于回港上市的相關消息。

而在私有化退市方面,2020年包括聚美優品、暢游、58同城、易車等在內的多家企業已完成私有化退市;2021年內新風醫療(NFH.US)、新氧(SY.US)、海亮教育(HLG.US)、泛華金控(FANH.US)等企業已傳出將私有化退市的消息,滴滴(DIDI.US)也將私有化后赴港上市。

顯然,在中美雙方未就中國企業赴美上市的審查事宜達成一致之前,赴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將大幅減少,而回港二次上市或私有化退市的中概股將越來越多。但對于那些達不到回港上市門檻,或缺乏私有化資金的小企業而言,仍是前途迷茫。

時間回到1992年,華晨中國汽車控股有限公司成功在紐交所掛牌上市,成為國內首家在美上市的企業,開啟了中國企業赴美上市的開端,但二十年后,這條路已迎來新的岔口,結局未知。

本文轉自智通財經,如要了解詳細內容可以訪問原站查詢。


友情提示:
1、本網站內容和圖片僅為個人學習、研究公益之用,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馬上處理。
2、本網站所刊載的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用做交易和服務的根據,且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