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賈克斯財經網>財經觀點>今日小暑!溫風至,小暑來,長夏至此盛

今日小暑!溫風至,小暑來,長夏至此盛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7月7日,迎來小暑節氣。小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1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5個節氣。

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這時候還不是十分的熱,但是緊接著在它后面所出現的大暑,就代表大熱了,即熱已經達到了極致。小暑,之所以被稱為小暑,是因為古人認為“暑氣至此尚未極也”,暑熱尚未達到巔峰期。

但事實上,小暑和大暑一樣,都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候,民間常常“二暑”并重,有“小暑接大暑,熱得無處躲”“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說法。

俗話說“熱在三伏”,小暑節氣之后不久,就要開始進入三伏天了。這個期間的溫度是一年中最高的,也因為雨水多,空氣潮濕又悶熱。

就氣候平均而言,7月是全國大多數地區氣溫最高的一個月,小暑、三伏、大暑這些“熱”詞在7月紛紛撲面而來。小暑時節,往往熱浪縱橫,難得有一絲清爽之風。小暑這個時節雖然陽光猛烈、高溫潮濕多雨,但對于農作物來講,雨熱同期有利于成長。

“小暑、大暑究竟哪個更熱?”其實大暑和小暑,它們之間經常“沒大沒小”。有些年份是“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有些年份是“小暑熱得透,大暑涼悠悠”,還有些年份是“小暑連大暑,有米懶得煮”。全國29%的地區極端最高氣溫紀錄誕生于小暑期間,大暑期間這一數字為26%,可以說,大暑小暑各有千秋,大暑期間更容易上演高溫“連續劇”,勝在持久戰,而小暑則在爆發力方面取勝。

在1981年至2010年期間,小暑時期全國平均氣溫為24.9℃,大暑為25.1℃,從氣溫來看,大暑略勝一籌,但各地的情況又不盡相同。比如小暑期間的北京(7月7日至21日),平均最高氣溫31.4℃,大暑期間(7月22日至8月6日)平均最高氣溫31.2℃。可見,北京是小暑險勝大暑,若以高溫日數來對比,也是在小暑期間稍多。總體而言,小暑和大暑熱度的強弱,只在毫厘之間。所謂大暑很大,小暑不小。

小暑時節北半球日照時間逐步縮短,但為何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氣溫仍然節節攀升呢?這是因為太陽直射點雖然在南移,但仍然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的熱量還是收大于支,所以這一段時間內氣溫還會繼續上升。南方地區小暑時平均氣溫為26℃左右。

小暑開始進入伏天,“入伏”后空氣濕度增大,而造成三伏天濕度高的原因是,三伏天吹東南風,而東南方是太平洋和印度洋,空氣潮濕,海風的潮濕造成了三伏天濕度大。三伏天“高溫、高濕”是我國南方地區的氣候特點,北方地區“高溫、干燥”。總之,小暑節氣的氣候特點是天氣炎熱,雷暴增多。

小暑有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小暑時節大地上不再有一絲涼風,而是所有的風中都帶著熱浪;《詩經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說的八月即是夏歷的六月,即小暑節氣的時候,由于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墻角下以避暑熱;在這一節氣中,老鷹因地面氣溫太高而在清涼的高空中活動。

民間小暑有“食新”、“吃餃子”、“吃炒面”等習俗。

“食新”:過去,我國南方民間有小暑“食新”的習俗,就是將新打的米、麥等磨成粉,制成各種面餅、面條,鄰居鄉親分享來吃,表達對豐收的祈愿,同時這些新貨也要準備一份祭祀祖先,懇請保佑風調雨順。

吃餃子:在我國北方地區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說法。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餃子長期以來都是北方廣大地區老百姓最愛的吃食。俗語:“好吃不過餃子”。

(北京日報客戶端)

本文轉自:齊魯壹點


友情提示:
1、本網站內容和圖片僅為個人學習、研究公益之用,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馬上處理。
2、本網站所刊載的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用做交易和服務的根據,且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相关内容

  • 暂无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