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賈克斯財經網>財經觀點>通脹“高位波動”、消費岌岌可危!標普500奔向60年來最糟的上半年表現

通脹“高位波動”、消費岌岌可危!標普500奔向60年來最糟的上半年表現

最新公布的美國個人收入和消費支出數據顯示,“高位波動”的通脹和岌岌可危的消費支出,正對美國經濟發起雙重夾擊。

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BEA)于當地時間3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后,美國5月份核心個人消費支出(PCE)價格指數同比上漲4.7%,較4月數據4.9%回落0.2個百分點,環比上漲0.3%,連續4個月持平。核心PCE數據是美聯儲最為青睞的衡量通脹的指標。

周四早盤,美股三大股指低開低走,截至第一財經記者發稿時,道指跌1.8%,標普500指數跌1.82%,納指跌2.45%。十年期美債收益率報約3.034%。

30支道指成分股全部下跌,高盛領跌3.4%。科技股跌幅居前,亞馬遜重挫4.7%,奈飛跌3.9%,微軟跌2%,蘋果跌2.9%。

中概股方面,阿里巴巴跌3.6%,京東跌2.6%,拼多多跌4.5%,百度跌2.9%,小鵬汽車跌4.5%,攜程跌5.2%,途牛漲17.5%。

通脹加速和利率上升引發了美國資本市場綿延數月的跌勢,年初至今標普500指數下跌超21.55%,正邁向1962年以來最糟糕的上半年表現;納指較去年11月22日創下的歷史高位跌超30%。年初至今,奈飛累計重挫71%,Facebook母公司Meta跌約51%。同期,蘋果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分別下跌了約22%。

通脹“高位波動”

數據顯示,美國5月整體PCE價格指數同比上漲6.3%,與上月持平,較3月創下的40年高位紀錄回落了0.3個百分點。其中,能源價格同比上漲35.8%,食品價格同比上漲11.0%。

5月PCE價格指數環比上漲0.6%,較4月數值0.2%呈現顯著回升,其中能源價格上漲4.0%,食品價格上漲1.2%。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的高級美國經濟學家邁克爾·皮爾斯(Michael Pearce)表示,核心PCE的增幅小于預期,并不足以證明美聯儲需要“轉向不那么激進的加息”。不過,他補充說,但這至少說明,通脹“并不像CPI數據所呈現的那么糟糕”。

受能源價格飆漲的拖累,5月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環比上漲1.0%,遠高于4月環比漲幅0.3%;同比上漲8.6%,創1981年12月以來最高水平。

目前,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美聯儲觀察工具(FedWatch Tool)顯示,交易員預期7月27日美聯儲貨幣政策會議后宣布75個基點加息的概率達80.8%。預計年底前還將加息至少175個基點的概率達到83.2%。

北方信托財富管理首席投資官凱蒂·尼克松(Katie Nixon)表示:“這是目前最大的風險——通脹和美聯儲。”她表示,未來幾個月將密切

經濟數據,以衡量利率上升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幅度。

周三(29日),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出席歐洲央行論壇時再次重申打擊通脹的決心,并表示美聯儲“不會允許從低通脹環境過渡到高通脹環境”。

鮑威爾說,在此期間或許有“走得太遠的風險”,使得美國經濟放緩甚至萎縮,但“無法恢復價格穩定,將是更大的錯誤”。

消費支出顯著放緩

數據顯示,美國5月個人消費支出環比上漲0.2%,較4月修正數據0.6%顯著回落。

消費者對商品支出的減少,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服務性支出的增加。上月,服務性支出增長的最大貢獻項包括住房、國際旅行相關的其他服務,以及醫療保健。商品支出方面,汽車和零部件消費的減少被汽油和其他能源商品的增加所抵消。

富國銀行的經濟學家香農·西里(Shannon Seery)在一份報告中寫到:“繼昨日遭到GDP數據下調的猛擊后,這份報告又給了我們一記上勾拳。”

29日,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美國一季度實際GDP年化季率環比終值-1.6%,較5月份公布修正值下調了0.1個百分點。同時,美國5月個人收入環比上漲0.5%,與前值持平;剔除通脹和稅收因素后,5月實際可支配個人收入下降0.1%。

西里預計,短期內消費者將越來越多地依賴儲蓄為支出提供資金,服務支出仍將帶動整個夏季的消費者支出。

“然而,在9月來臨后,服務支出的提振恐難支撐整體消費者支出的正增長。”西里補充道。

德意志銀行日前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大約90%的投資者預計美國將在2023年底之前進入衰退。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擔憂,美聯儲激進的緊縮政策正將美國經濟拖入衰退。

歷史數據似乎也應證了這一擔憂,美聯儲在緊縮貨幣政策過程中實現經濟“軟著陸”的成功案例屈指可數。圣路易斯聯儲的研究顯示,上世紀80年代以來的6次貨幣政策緊縮周期中,美國經濟4次陷入衰退。

本文轉自:第一財經


友情提示:
1、本網站內容和圖片僅為個人學習、研究公益之用,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馬上處理。
2、本網站所刊載的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用做交易和服務的根據,且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