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賈克斯財經網>財經觀點>農商銀行:總行部門效能提升,方法如何?

農商銀行:總行部門效能提升,方法如何?

【野叔管理研究】

在諸多農商銀行總部機關之中,各部門一定程度上普遍存在著組織執行力不強的表現,包括“豎井”現象、“皮球”現象、“衙門”現象、“打齒”現象、“大鍋飯”現象、“蝸牛”現象和“漏斗”現象。

從部門內部看,主要原因在于認知學習能力、價值選擇能力、溝通協調能力、部門專業能力的不足;從部門外因看,主要原因在于農商銀行的組織功能定位不夠準確、組織架構設計不夠科學、人力資源管理不夠合理、機關流程管理機制不夠通暢等方面。

從外因看,管理者需要更準確的定位組織功能、科學設計組織架構、合理配置人力資源(特別是薪酬)、暢通機關流程機制;那么從部門內部看,相關人員、特別是部門經理需要如何提升效能呢?

附圖一

一、提升三種重要意識

第一,提升責任意識,讓責任撐起人生。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Peter F. Drucker)認為:管理的第一層涵義就是責任;“責任既是外在的,也是內在的。對外而言,它意味著你對某個人或某個組織是靠得住的,是能夠達到一個特定的表現績效的。對內而言,它意味著一種承諾”。

農商銀行的部門負責人在中層管理崗位上,擁有一定的資源調配權力、享受比員工高得多的薪酬等利益,按照“權責利對等”原則就意味應當承擔更多的責任。對上級負責,完成各項目標任務;對下級負責,成就員工的職業生涯;對其他部門負責,形成機關的執行合力。

第二,提升服務意識,讓服務創造價值。在當今的職場中,人的自我價值必須通過實現其社會價值而同步實現;從一定角度看其社會價值、甚至經濟價值的大小,取決于其服務能力的大小、服務對象的多少、服務效果的優劣等。

現代商業銀行的存在價值是因為可以為客戶提供更多更優的金融產品和服務,而不是其他。在各層級中,基層營業網點是直接為客戶服務的一線單元,也是直接的收入和利潤創造單元,那么總行部門就必須為基層支行服務;在各部門中,中后臺部門必須為前臺業務部門服務。不能說自己是管理和內控部門,就是“老爺”;相反在經濟組織中更需要將管理與監督寓于服務之中。

第三,提升合作意識,讓合作實現共贏。農商銀行起源于農村信用合作社,合作制是農信的歷史傳承;盡管目前農商銀行已經改制為股份制、公司制,但是它與“三農”的“合作”、與客戶的合作永遠都會存在。

稍微了解華為公司文化的人,可能都聽說過它的“勝則舉杯相慶、敗則拼死相救”這種團隊合作精神;據說這一提法來源于湘軍的“呼吸相顧,痛癢相關,赴火同行,蹈湯同往,勝則舉杯酒以讓功,敗則出死力以相救”。

反觀農商銀行機關之中,由于職位與晉升機會較少等外部原因,更由于認知心智等內部原因,部門之間的溝通、合作、協同表現不一定良好。對此,一方面在晉升過程中省級聯社的選拔、高管人員的推薦需要更加公正和公平,另一方面部門經理們也需要心胸更加寬闊、心態更加端正,待人以誠、與人為善、成人之美,才能收獲“美美與共”。

附圖二

二、提升三種關鍵能力

第一,提升學習能力。按照“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各種大型組織容易出現“組織麻痹病”或者“大企業病”,工作任務會膨脹到占據所有人的所有時間為止;而按照“彼得原理”(The Peter Principle),層級組織中的管理者總是會趨于無法勝任所在的職位。如何突破上述兩種惡性循環呢?方案之一是彼得·圣吉提出的建立學習型組織,即通過系統思考、自我超越、心智模式改變、共同愿意建立和團隊學習(Team Learning),實現個人與企業的共同成長。

在職學習與學歷學習差異較大,時間和內容都更加碎片化,因此一般需要更加聚焦職業特點和需求,做到“干中學、學中干”;在目標上保持“工學一體”,在過程中做到“工學兼顧”,在效果上實現“工學相長”。農商銀行的部門負責人,既要學政策理論,也要學專業實務;既要學業務經營,也要學企業管理;而且要在市場調研、客戶服務中學習上述知識,形成分析形勢、制訂方案、研發產品的技能。

第二,提升溝通能力。管理就是溝通。所以未來學家約翰.奈斯比特(John Naisbitt)曾說:“未來的競爭是管理的競爭,競爭的焦點在于社會組織內部成員之間及其與外部組織的有效溝通上。”

但是,在與外部進行商務溝通、在與內部各層級進行管理溝通時,溝通缺乏、溝通障礙、溝通錯覺和溝通沖突普遍存在,農商銀行的部門溝通同樣如此。人們需要通過強化行動、拓展渠道、落實反饋、控制情緒來解決溝通問題、實現有效溝通。

從溝通對象的角度看,部門經理需要了解你的領導、了解你的同級、了解你的員工,還要了解你的客戶;以主動和律動實現互動,以自信和誠信實現互信,以利他和利己實現互利。

第三,提升領導能力。部門人員在總部機關工作、在高管人員身邊工作,其職業角色中的重要一類就是“參謀”。雖然不是高管,不能有領導的架子,但要有領導思維;不能有領導的毛病,但要有領導能力。否則無法跟上高管的步伐、達到工作的要求。

農商銀行中層管理者的領導力,核心在于“四自”,即通過提升自知力達到“知勢明道”,通過提升自驅力達到“驅動變革”,通過提升自控力達到“控制執行”,通過提升自信力達到“信任感召”。

附圖三

三、養成三種良好習慣

第一,成為時間管理的高手。時間是管理者最重要的資源。中層管理人員需要熟練掌握時間管理“四象限”法則,重要而緊急的立即做,重要而不緊急的計劃做,不重要而緊急的授權做,不重要也不緊急的悠著做。

金融野叔有5條小建議。一是盡量不要臨時起意,最好詳細規劃時間安排;二是盡量不要發言超時,最好站立講話;三是盡量不要安排全滿,最好留出10%的冗余;四是盡量不要分心做事,最好一段時間內專注1件事(例如“番茄工作法”),五是盡量不要出現開會、上班、出行等遲到,最好凡事提前5分鐘。

第二,成為信息管理的好手。進入信息時代個人信息管理(Person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TM)日漸為知識工作者或者管理者所重視。簡單地說,PIM就是個人對于支持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各種信息進行獲取、組織、分析、儲存、保護、運用和交流等管理。在職場上PTM能力可以決定個人的工作能力、競爭能力。與組織化的信息管理不同,個人信息管理更傾向于簡單、實用、經濟、彈性的原則。

附圖四

關于個人信息管理,金融野叔也有5條小建議。一是牢記本部門的最新核心數據,以備不時之需;二是來點紙質閱讀,以防止“信息繭”現象的發生;三是反復閱讀重要文件,并對重點內容予以摘抄;四是

各類形勢變化,并予以記錄;五是工作場合盡量帶上筆與本子,畢竟“好記憶不如爛筆頭”。

第三,成為健康管理的能手。身體是職場的“注冊資本”,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上世紀五十年代,時任清華大學校長的蔣南翔提出“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至今仍影響著諸多知識工作者和管理者。

農商銀行中層負責人承擔著繁重的工作責任和家庭責任,除了健康工作,最好還能“為家庭健康生活一百歲”。因此,需要注意勞逸結合,養成科學運動、科學飲食、充足睡眠的良好習慣。而且,與其他部門同事開展健康體育活動,可以促進情感交流、促進管理溝通;與本部門人員開展文體流動,可以增強團隊建設、提升團隊精神。

附圖五

野叔的結語

農商銀行中層管理者、特別是部門負責人,在組織中具有戰略傳導作用、文化傳承作用、業務傳授作用、溫度傳遞作用,是影響部門效能強弱的重要因素。

提升部門效能需要從部門外部改進組織功能、組織架構和各種管理機制等環境,同時需要從部門內部提升責任意識、服務意識、合作意識,養成更加強大的人格魅力;提升學習能力、溝通能力、領導能力,強化知識技能保障;培養在時間管理、信息管理、健康管理的等方面的良好習慣。

本文轉自:金融野叔


友情提示:
1、本網站內容和圖片僅為個人學習、研究公益之用,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馬上處理。
2、本網站所刊載的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用做交易和服務的根據,且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相关内容